李劍峰(中天國富證券研究發(fā)展中心首席宏觀、經濟學博士)
去年10月末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是時隔六年之后再次召開的全國性金融工作會議,也是中央金融委員會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成立以后首次召開的金融工作會議。此次會議除繼續(xù)強調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外,還首次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偉大目標。作為現(xiàn)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不但在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管理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而且日益成為國際政治博弈的重心。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農業(yè)強國、海洋強國、貿易強國等13個強國目標后,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強國目標的提出,是從戰(zhàn)略發(fā)展角度賦予金融行業(yè)以金融高質量發(fā)展和金融強國建設全面推進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更高使命。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從內外兩個維度對金融強國的內涵進行闡述:對內主要表現(xiàn)為擁有資源配置功能完善、高度發(fā)展的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能夠為實體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有效防范金融風險和危機,維護金融穩(wěn)定和安全;對外主要表現(xiàn)為在國際金融領域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能夠參與制定國際金融規(guī)則和標準,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拓展業(yè)務和市場份額。
當前,我國已經實現(xiàn)了從“金融小國”到“金融大國”的轉變,正處在從“金融大國”向“金融強國”跨越的關鍵期。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雨露撰文稱,金融強國建設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更好發(fā)揮政府的引導、激勵與保障作用,以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有機結合為金融強國建設保駕護航,首先要加快形成科學穩(wěn)健的金融調控體系。
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fā)展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中央強調“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xiàn)代金融體系”,包含金融調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監(jiān)管、金融產品和服務、金融基礎設施“六大體系”。筆者認為,作為“六大體系”之首,“科學穩(wěn)健的金融調控體系”構建首先要從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做起。
簡而言之,貨幣政策有效性是指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所達到的實際效果與希望達到的效果之間的偏離程度,即貨幣政策是否達標。傳統(tǒng)經濟學理論將貨幣政策目標歸納為經濟增長、充分就業(yè)、物價穩(wěn)定和國際收支平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條明確貨幣政策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wěn)定,并以此促進經濟增長。據此,通脹率和匯率就成為衡量貨幣政策有效性的核心指標。從2023年的實際情況看,貨幣政策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但有效性仍不夠理想。
2023年我國CPI增長0.2%,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增長0.7%,也創(chuàng)下2013年有數據公布以來的新低。與企業(yè)營業(yè)收入息息相關的PPI去年下降3%,降幅創(chuàng)2015年以來的最大值。反映全社會一般物價水平變化的GDP平減指數去年下降0.5%,且連續(xù)三個季度負增長。
面對如此形勢,去年央行僅以降準50bp和調降MLF利率25bp加以應對,寬松貨幣政策的操作力度偏弱。從保持貨幣幣值對內穩(wěn)定的角度看,去年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打了一些折扣。
從匯率看,人民幣貶值壓力較重且至今仍有待緩解。2023年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年中最高貶至7.23,全年均值為7.11,創(chuàng)2015年二次匯改以來新低,累計貶值幅度超過12%。如果說美聯(lián)儲加息帶來的美債收益率飆升和美中利差走闊是人民幣貶值壓力主要來源的話,那么去年11月之后1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回落120bp和美中利差收窄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壓力并未明顯緩和,這顯然就不能歸因于美債利率等外部因素了。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xiàn)在反映人民幣一籃子匯率的匯率指數方面。2023年,國際清算銀行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和名義有效指數分別貶值6%和2.4%,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幣匯率指數也貶值2.6%,貶值幅度均超過美元兌人民幣中間價的貶值幅度,顯示去年人民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更為重要的是,隨著去年11月之后美債利率的走低,人民幣匯率指數也是不升反降。人民幣貶值壓力未獲有效緩解,反映出利差以外的基本面壓力更是人民幣貶值的內在邏輯。
2023年,我國貨幣政策在服務經濟大局方面,總體上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央行的成績殊為不易。但事后回顧總結,央行的貨幣政策也有可以提升改進的空間。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有效性不足的貨幣政策對構建科學穩(wěn)健的金融調控體系難以形成支撐,也會削弱金融高質量發(fā)展的基礎,對建設金融強國具有不利影響。筆者建議,2024年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jié)優(yōu)化,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在貨幣政策有效性方面取得進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fā)展,更好地為金融強國建設打好基礎。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